人物簡介:
田力,遼寧鐵嶺經濟開發區靖康康復養老中心院長、鐵嶺靖康康復養老中心醫院院長、沈陽博怡堂靖康老年醫院院長。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島市,中國醫科大學畢業,為沈陽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沈陽市政協委員。2009年退休后放棄安逸的生活,選擇投身養老事業,創辦了醫養康融為一體即集醫療、護理、康復、養老為一體的康復養老醫院。目前床位達到了160張,醫療用床36張。十多年來,他將老人視為親人,處處貼心、事事周到,為所有入住老人創建了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幸福快樂的養老樂園。
有一份選擇最無私無畏,而又簡單質樸。退休的年紀本該頤養天年,靜享人生之樂,然而他卻拿出全部積蓄籌建老年公寓,只為照亮160多位老人的晚年生活。
有一份堅持最矢志不移,而又日復一日。照顧年邁的老人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辦養老10多年里,他持續投入了680多萬元,沒有一分錢盈利。但他依然無怨無悔,因為他相信,國家養老普惠政策的陽光一定會照耀到民辦養老院。
有一份動員最義無反顧,而又高風亮節。他的家人開始沒有一個人支持他辦養老,但他依然苦苦堅守,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理想境界,向全社會傳遞著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讓這份孝老大愛春風化雨,感天動地。
他就是遼寧鐵嶺經濟開發區靖康康復養老中心院長、主任醫師田力教授。
散盡家財辦養老
綠樹蔥蔥、鮮花綻放、白云朵朵、笑聲陣陣……在祖國東北遼寧鐵嶺經濟開發區帽山腳下的靖康康復養老中心,這里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每天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一百多位老人在這里頤養天年。
走進康復養老中心,忙碌中的田力坐在了筆者面前,從醫生到大學教授、再到康復養老中心院長,他經過多年磨礪,睿智豁達、樂觀依然。
“這些老人既像我的父母,又像我的孩子……”在田力的心里,住著康復養老中心一百余位老人。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田力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島市,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沈陽市和平區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政協沈陽市十一至十三屆政協委員。
也許是因為始終奮戰在醫療崗位,田力對于養老這個問題有著與別人不同的感受,他說:“工作中,我見過很多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因為很多因素不能好好地安度晚年,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養老院無法治病,醫院無法養老。”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懷著一顆仁愛之心,2009年6月,當時還沒有退休的田力教授在擔任市政協委員時,就時刻關注養老和老齡事業,參與省市調研并主持沈陽市養老課題。“老年人急需醫生,而大多數辦養老的不懂醫學。我做了近四十年醫生,就是想利用自己的醫術治療和照顧好老人,所以就辦了醫養結合式的養老院。”退休后,田力真心想為這些老人們做些什么。
聽說他要辦養老,家里親戚朋友沒有一個同意的。都認為辦養老投資大、風險高、責任重。說田力有房有車,退休后做什么不好?可是,田力卻堅持放棄可以預見的安逸生活,投身不可預見的養老創業。
辦養老談何容易?田力首先遇到的就是資金問題。他變賣家產,東拼西湊開始對原來的經濟開發區養老院、敬老院進行擴建。為了節省開支,田力親自動手沖鋒上陣,人累瘦了,皮膚黑了,吃了不少苦,受了無數累,成功創辦了鐵嶺經濟開發區靖康康復養老中心和鐵嶺靖康康復養老中心醫院,后又創辦了沈陽博怡堂靖康老年醫院。鐵嶺靖康康復養老中心(醫院)占地12畝、建筑面積4000多平米,設有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餐廳、閱覽室、娛樂廳、健身房、門診部、治療室、理療室、水療室等,戶外還有4800平米的院落、5000平米的果園,多種健身器材供老人活動和健身需要。
養老是一項公益事業,但對于田力而言,沒有依靠政府一分錢,完全是自力更生。“難,非常難,缺乏資金!”每每回憶起創辦初期,田力連連搖頭。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的詩成了田力當時最好的注腳。
養老中心和醫院集養老、醫療、護理、康復、保健于一體,常年開展住養、醫療、護理、保健、康復等多項服務,內設老年病研究所、超市等。中心特別注重人性化管理,醫院除了為入住老人服務外,還為周邊地區的居民提供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和公共衛生等服務,尤其偏重對失能和半失能以及腦中風偏癱、風濕類風濕、氣管炎及哮喘、惡性病變晚期的臨終關懷以及常見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
竭盡全力為敬老
“老殘不孤獨,人間晚輩盡兒孫;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創辦十多年來,田力用真情撫慰著一個又一個孤殘智障老人的心靈;用勤勞和善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愛的奇跡。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五保老人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患病老人鼓起了與病魔抗爭的勇氣,孤寡老人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
眾所周知,照顧年邁的老人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住進養老中心的老人,大多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其中不乏癱瘓或長期慢性病老人。
“老年人工資低,孩子舍不得花錢。不少老人沒有任何收入,根本不賺錢,老人看著那么可憐,你怎么收費?收900塊錢都費勁。生活不能自理的我才收到1200元。”田力說。
面對養老這個無底洞,他已經投入680萬元,但沒有一分錢盈利,所有的運營成本來自他開設的醫療機構。
“辦養老,盡管有時感覺特別后悔,但我還必須勸自己做下去!一旦不做,這些老人怎么辦?”田力坦言道。“黨的政策越來越好,而我們卻是越來越艱難。疫情這段時間特別無助,不能出,不能進,發燒感冒咳嗽都要立即報告,否則要付法律責任,都是讓家屬買菜隔著大門塞進來。也沒有任何人來慰問,死挺著。”談起當前面臨的困難,田力直言不諱告訴筆者。
人生不易,這世上,沒有誰比誰過得更容易。無論擁有再多的錢,掌握再大的權,你都有過不去的坎兒,你總有擺不平的事兒。酸甜苦辣,千般滋味,事之八九,難如已愿,這就是人生的真相,這就是生活的常態。生而為人,我們無法選擇。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活著?一邊痛哭流涕,一邊拼命努力?
對于田力而言,生活中一切一切的不如意,終會被他用奮斗的汗水和血淚包裹起來,歷久磨礪,化為珍珠,成為日后成功的勛章。
俗話講,“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田力與這些老人毫無血緣關系,但他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理想境界。有的老人大小便失禁,有的老人需要鼻飼管進食,有的老人需要每天進行康復訓練,有的老人需要特殊飲食……一切一切的困難都沒壓倒田力堅強的臂膀,他帶領團隊對老人們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地照料,事無巨細地關懷,贏得了老人們的交口稱贊,乃至熱淚漣漣。針對不同的老人群體,田力還制定出了不同的“快樂”方案:對那些身體健康、行動自如的老人,他開辟專門的菜地,讓老人在自耕自種自給自足的同時收獲成就感;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他安排康復鍛煉,學習娛樂活動;對那些已經即將走到人生盡頭的老人,配備專門的護理人員對老人進行生活護理和照料,并進行心理撫慰、臨終關懷,讓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遠離恐懼,舒心安泰。 此外,田力還與多個愛心團隊合作,經常組織一些愛心活動,讓老人能夠感受到社會對自己的關心。逢年過節,中心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制作豐富的餐食、看節目、聊聊天,工作人員與老人同樂。
在田力的腦海里,早已分不清白天黑夜。每天凌晨不到五點,田力就起床檢查每一位老人的身體情況,這一趟走下來就得三四個小時,接下來就是和團隊人員一起配餐、喂飯、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這一忙就是一整天。遇到老人突發疾病,田力經常忙到凌晨……十年,三千多個日日夜夜,田力數年如一日從沒間斷過,默默地以愛的暖流浸潤老人們的心田,讓愛春風化雨,感天動地。
嘔心瀝血為孝老
2021年5月,中國最新出爐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升至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升至13.50%,而十年前第六次人口普查,這兩項數據分別為13.26%與8.87%。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主題,據測,到2050年左右,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未富先老的“銀發潮”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老齡化非常嚴重,我是越干越覺得可怕。”田力說:“現在的局面,國家投入大批資金補貼真的沒有用在老年人身上。那些公辦高端養老機構,有幾個普通老人能受益;國家資助的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部門我們是申請不下來的,因為是:“國家有相應的補助”,而能得到指標和補助真正開展養老工作的在,領導和百姓心中都懂的。廣大最底層的老年人還是很難老無所依。”田力一語中的。
田力認為,盡管養老問題高層越來越重視,但有的基層就是怕擔責任,養老院哪怕一個老人不收,只要不出事就行。他呼吁,養老行業應從上到下都要高度重視。
采訪中,田力舉例說,民政局送來一個老人,只穿了一個背心一個紙尿褲,來了就是病危,民政局簽了協議每月補助1080元,需要養老院全程負責老人看病病和養老送終。但目前的消費水平,吃喝拉撒睡,一天35元怎么會夠?特別是老人入院,一天用藥都超千元,請個護工每天都要500元。面對老人求生的目光怎能丟下不管?田力只能自己出錢搶救。對此,田力殷切希望國家普惠政策的陽光能照到民辦養老院。
在靖康康復養老中心,田力會按照老人的營養需求進行合理配餐,根據老人的生理特點補充中藥膳食,為老人的健康保駕護航。在靖康康復養老中心,田力每周都會為入住老人做一次身體檢查,詳細記錄他們的健康情況,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老人突發嚴重狀況時,能夠依據詳細的健康數據,在最短的時間內為老人進行準確診斷和治療。
在靖康康復養老中心,老人一旦突發疾病,田力教授會帶領中心大夫第一時間做好急救工作,危重病人及時轉送至醫院。曾有老人半夜突發腦溢血,由于急救措施的及時而挽回了性命。在靖康康復養老中心,入住者年齡最大的106歲,最小的30多歲,每一位均得到了最好的照顧。
風霜雪雨,斗轉星移。轉眼間,田力已從事養老十多年,他說:“老人已經成為了我們的親人,再苦再累再難,我們也不會舍棄親人。”未來,田力將始終不忘初心,帶領鐵嶺經濟開發區靖康康復養老中心和鐵嶺靖康康復養老中心醫院、沈陽博怡堂靖康老年醫院的全體員工,一如既往地為老人,特別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最貼心的人性化服務,加強醫療與臨終關懷服務,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康復養老中心度過一個最美好的晚年,也為推進我國的醫養結合進程做出貢獻。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血脈相承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的孝道文明是中華兒女屹立于世界歷史長河不倒的魂魄!讓老人們頤養天年是一個國家最高文明的具體體現,篤志于養老事業成為集大成的功德壯舉!田力把一腔濃情慢慢揮灑,真心呵護,播下孝的種子,澆灌愛的甘露,讓那些飽經風霜的老人感受生活的溫暖,安度幸福晚年。在這個日趨老齡化的社會,田力這份大愛彌足珍貴,滋潤心田。
編者呼吁:希望有更多的能人志士能夠關注我國的養老事業和養老人的艱辛和不易。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建言獻策,為養老事業出一份力!
(文/周 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