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但孩子長大了就有可能被斷奶,甚至斷供。“大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會想盡辦法阻止你長大,一切陰謀的背后都是利益。但今后被“斷奶”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少。
隨著柔宇科技的即將登陸科創板,屆時柔宇將與中芯國際形成“一芯一屏“雙雄并立格局。不過,與中芯國際相比,很多人可能對“一芯一屏”中的柔宇相對陌生。
實際上,柔宇科技對于我國”一芯一屏“領域最大的貢獻在于,它打破了日韓企業過去幾十年在半導體顯示方面的核心技術壟斷局面,開創了一條高度自主可控的全柔性半導體顯示技術新路線,讓中國企業首次在“一芯一屏”領域實現了從0-1的核心技術原創突破,而在此之前,中國企業在此領域一直靠技術“引進+改良”來進行漸進式創新,但此舉無法擺脫底層核心技術的對外依賴。
公開資料顯示,柔宇科技開創的這條半導體顯示核心技術新路線為ULT-NSSP(超低溫非硅路線),這也是令該公司有底氣沖擊科創板的關鍵所在。與現有的LTPS(低溫多晶硅)技術路線相比,ULT-NSSP技術最大不同在于其采用非硅材料生產全柔性顯示屏,擺脫了對硅基材料依賴的同時,更減少了多道高難度生產流程,既降低了生產所需的溫度,更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產線投資門檻。
業內人士認為,全球范圍內,未來的全柔性半導體顯示產業之爭的關鍵就在于LTPS和ULT-NSSP兩條技術路線之爭。目前來看,LTPS的核心專利和技術由三星等日韓企業把持,除了三星之外,這一陣營的主要玩家還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和維信諾在內的諸多中國企業;相比之下,ULT-NSSP陣營只有柔宇科技一家企業,在產業伙伴方面顯得勢單力孤獨,其產業化難度不小,柔宇科技是否有能力令其成為未來全柔性半導體顯示的核心技術路線,還存在不小的懸念。
“目前關于兩線技術路線的核心技術指標對比還不為外界所知,但從已有資料來看,ULT-NSSP技術路線存在產線投資門檻更低,同時在國內市場更有核心技術高度自主可控的顯著優勢,因此其未來的發展前景也不能低估。”某頭部券商一名不愿具名的面板行業研究員指出,“全柔性顯示領域的ULT-NSSP與LTPS兩條路線之爭,非常類似于光伏領域的多晶硅技術路線與薄膜技術路線之爭,其最終的競爭結果很可能是兩條路線長期并存。
“在上述頭部券商研究員看來,全柔性顯示面對的最終市場是消費級市場,同時全柔性顯示具有替代傳統硬屏和固定曲面屏的廣闊前景和空間,而光伏則是主要面向B端市場,因此理論上來說,全柔性顯示行業的市場規模是要顯著高于光伏行業的,如果說一個較小的光伏行業都能夠允許兩條技術路線并存的話,那么市場容量更大的全柔性顯示領域容納兩條甚至是三條(如果未來有的話)不同技術路線的同時存在,應該也不在話下。“我認為,長期來看,未來的LTPS與ULT-NSSP之爭并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生死之爭,而更多的是市場份額之爭,而這其中的關鍵,則在于兩大技術陣營對于各自工藝和技術的持續優化、迭代能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