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時空智能的廣泛應用,智能手機的定位體驗將大大提高。
在10月30日華為Mate 40國內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介紹了一項全球首發的新功能:華為Mate40系列手機,可以實現亞米級(小于1米)的車道級導航功能。
在這項全新功能的背后,是華為與千尋位置合作的最新成果:讓手機具備高精度定位能力,通過HMS Core開放給應用開發者。而車道級導航,就是高精度定位進入手機的首個試水應用,高德地圖成為首批應用開發合作伙伴。
同一天,千尋位置宣布,面向手機的時空智能方案進入量產階段,集成千尋位置時空智能服務的手機已經量產上市,包括華為Mate40系列、華為Mate Xs、華為P40系列、榮耀30 Pro。這些手機,都已經可以實現車道級導航功能。
(車道級導航)
這項全新的技術能力,將為智能移動設備帶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間。加上其成熟的量產方案,千尋位置的這項服務有望大規模迅速覆蓋各類手機品牌,支持億級用戶。據統計,2019年國內手機出貨量3.89億部。
千尋位置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其掌舵者又有怎樣的思考?我們采訪了千尋位置首席執行官(CEO)陳金培。
陳金培,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早期歷任阿里巴巴網站運營經理、平臺及產品發展總監、B2B企業服務事業部資深總監等職務。2012年阿里巴巴內部高管輪崗,出任阿里云計算公司總經理,開啟了阿里巴巴乃至整個中國云計算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的進程。2015年,受阿里巴巴集團委派,擔任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CEO至今。
據了解,千尋位置通過建設和運營超過2800座北斗地基增強站和大規模時空智能服務平臺,提供遍及全國乃至全球的厘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納秒級授時的時空能力,在2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6億用戶。
前不久,千尋位置還與螞蟻集團、滴滴出行、菜鳥網絡等互聯網高科技企業一起,共同入選“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
(千尋位置CEO陳金培)
以下為訪談內容:
問:為什么要在手機里集成時空智能服務?
陳金培:現有市面上的手機,單純依靠GPS、北斗等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精度一般在5到10米左右。時空智能是一項非常前沿的技術,此前主要應用于自動駕駛、車路協同、自主飛行無人機、智慧城市等專業領域,可根據場景需求,提供厘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和納秒級授時服務。
問:這里面有何難度?
陳金培:這是業內首次將相關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真正落地。對于手機這樣的小型智能移動設備,千尋位置和芯片廠商、終端廠商、應用提供商等全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協作,歷經19個月,在業內率先打通了從高精度定位能力、到手機終端、到移動應用的全鏈路技術,同時優化定位服務算法、完善播發能力,支持億級用戶大規模高并發接入需求。
問:集成千尋位置時空智能服務的手機量產上市對于手機行業的意義是什么?
陳金培:手機定位精度的提高,為地圖導航、共享出行、本地生活、運動健康、AR游戲等大眾應用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讓手機這個最廣泛使用的終端具備這樣的精準時空感知和使用能力,這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這意味人類可以通過手機的幫助,進一步打通了跟時間和空間的精準連接,這必將快速升級手機導航、移動出行、外賣點餐、運動健身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體驗,為美好生活帶來新的改變,助力產業經濟、消費經濟升級迭代。
(千尋位置、華為、高德三方強強聯手,讓手機車道級導航應用率先落地)
問:“千尋”這個名字挺有特點,為什么起“千尋”這個名字?千尋位置成立后,有哪些獨特的創新?
陳金培:公司籌備時,大家都參與了起名,“千尋”是大家投票投出來的。因為我們做精準時空服務,就是一個找尋的過程。此外,“尋”是一個計量單位,八尺為“尋”,是古代比較精準的一個計量單位了。
說起創新點,一是我們建起了覆蓋全國的地基增強系統,并通過專線將其連成了一張全國統一的網;二是播發手段創新,以前大家說定位服務,都通過衛星信號來播發服務,千尋是第一個大規模用互聯網提供定位播發服務的。衛星播發是單向的,互聯網是雙向服務,不僅發定位給你,還能了解你的實時需求并及時反饋,這樣應用就會更加豐富。
千尋位置第一天開始做的時候,就沒有可以對標的公司。這是一個新的技術,而且是基礎設施技術,屬于平臺型重大創新。
問:千尋位置的發展愿景是什么?
陳金培:我們想成為數字時代的時空基礎設施。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產業也好、政府治理也好,一切都在數字化,國家提出了數字中國的戰略。其實互聯網的發展的歷史,就是世界數字化的過程。
一個數據能夠被用起來,要具備幾個條件,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樣才能變成一個有意義的數據。千尋的能力,就是幫所有的數據打上時間、空間的標簽。
比如智能駕駛要實現V2X,V就是汽車本身,X就是說各種交通的參與者,可能是另外一輛汽車,可能是行人可能是紅綠燈。只有V和X能產生溝通的時候,智能駕駛才能實現。溝通,就意味著數據流動,數據流動的基礎是要在同一個時間、空間坐標上。
單車智能是不行的,要做各種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而且要有統一的標準。現在,中國有超過一半的汽車商家,以及大批汽車零部件廠家跟千尋合作,就是想讓我們幫他們的終端產品構建統一的時空基礎。
數字時代來了,它需要新的基礎設施。我們的工作,就是為數字時代提供基礎設施。
問:除了手機、汽車,我們還有哪些典型的應用場景?
陳金培:比如說無人機。使用了千尋厘米級定位能力的無人機,可以替代巡線工人的巡查電網。只要設定好路線,不用人操控,三個小時可以完成一個工人兩天的工作量。現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都成立了機巡中心,負責無人機巡線,替代了大量的人力勞動。
再比如攝像頭。之前每個城市都安裝了很多攝像頭,但廠家不同、管理單位不同,所以時間設定不統一,物理位置不精準,導致了攝像頭內容識別上出現了很多麻煩。一輛車10分0秒開過A路口,到了B路口的時候還是B攝像頭的時間顯示還是10分0秒,有段時間有關部門就說,街上怎么這么多套牌車?實際上車還是一個。
杭州市就向我們提出,你們能不能把全市攝像頭的時間、空間信息調整準確?對于已經安裝好的攝像頭,我們外裝一個小插件,對于新出廠的設備,直接就集成進去。現在,海康、大華的部分設備出廠就集成了千尋的服務。這樣無論把攝像頭裝到什么地方,只要一聯網,就知道精確位置,時間也是衛星授時的全球統一時間。
問:感覺千尋位置面向的都是行業用戶,普通人會接觸到千尋位置的服務嗎?
陳金培:我們不直接服務于自然人,而是通過賦能機器去服務自然人。所以千尋所有的客戶,其實都是一臺臺的機器,汽車、手機、無人機、自行車等等。
針對社會大眾,我們提供了加速定位服務,已經集成在小米、OPPO、一加等廠商的新款手機中了,每天接入的設備量大概50萬臺,相當于每出廠三到四臺手就有一款千尋提供服務的。
什么是加速定位?大家日常使用的導航功能,首先需要一張地圖,高德、百度他們做的就是地圖,其次是一個坐標,千尋位置就負責把顯示你所在位置的小圓點印在地圖上。我們的提供的加速定位服務,就是當人們打開導航地圖時,加速小圓點在地圖上找到精確位置的過程。
我剛來上海不認識路,每次開車從隧道出來時,不知道究竟要往哪個方向去,而隧道里沒有定位信號,所以要重新搜索、計算位置,就會慢半拍,結果就會走錯路。千尋位置把這個搜索、計算位置的時間,從30秒甚至一分鐘,縮短到了兩到三秒,基本一出隧道就有正確的結果了。
當然,這件事單靠我們是完不成的,必須要有硬件支持,即內置了我們服務的終端設備。所以我們成立這幾年一直以開放的心態,在推動產業升級,推動生態圈的形成。
問:千尋位置在推動產業生態形成的過程中,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
陳金培:前期可能千尋主導的會多一些,因為要把形態固化下來,要把不同企業的分工協作和整個流程弄好。之后,我們希望千尋變成一個只承擔基礎設施任務的角色,慢慢退到后面。前面的應用由有能力的運營商承擔,這個運營商是指有運營數字化城市能力的企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