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第二屆“數字孿生、筑夢未來”數字工程高峰論壇在杭州成功舉辦。論壇由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共同指導,浙江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與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華東院”)聯合主辦。華東院、華為、中興、阿里云、雄安雄創、前海數科、英國標準協會等全球300余家工程行業相關領域的企業、單位和機構參加本次論壇,針對新基建、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及智慧生態建設等熱門話題進行交流和探討,共同展望數字工程發展新未來。
本屆論壇以“數字賦能新基建、智慧開創新未來”為主題,現場“大咖云集,干貨滿滿”。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廳長級領導陶國勝,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子牛,浙江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焦儉,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春生出席論壇并致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姚強,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林等出席本次高峰論壇。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廳長級領導陶國勝指出,浙江是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先行省份,近年來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著力推進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為實現“兩個高水平”建設提供動力支撐。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智慧城市”將為新基建搭建主舞臺,“智慧生態”將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水平,“智慧能源”將為新基建蓄勢動能。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子牛指出,勘察設計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傳統技術與信息化、數字化的融合正是順應新基建需要的產業升級道路。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表明,數字化既是提升企業和項目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工程建設提質增效的致勝法寶。既是促進行業市場繁榮的活力源泉,也是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
浙江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焦儉指出,新冠疫情的爆發永久改變了各行業的發展路線,在線醫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一系列基于數字技術的應用在近幾個月內爆發式增長,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不僅是當前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客觀要求,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未來構建智慧社會的重要基礎。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春生指出,在中國經濟深化轉型升級大背景下,本屆峰會的舉辦是響應國家加速推進“新基建”和“兩重一新”等戰略部署,深入探討行業數字化智慧化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機遇。華東院將堅定不移的推動行業和企業兩個層面的數字化轉型,積極參與行業生態建設,貢獻華東院探索創新中的智慧、經驗和成果,努力把本論壇打造成為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與業內有識之士一道為行業發展助力。
高峰論壇上,由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浙江大學等21家單位發起的浙江省工程云產業聯盟籌建暨成員招募儀式正式啟動。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傅金龍先生、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程開宇先生代表聯盟發起單位致辭。浙江省工程云產業聯盟將立足于工程產業生態的優化,不斷促進工程領域轉型升級,主要承擔工程云的戰略謀劃、政策咨詢、標準制定和生態維護等職能,努力推動工程云發展,為工程云的建設運作提供組織支撐。
本屆論壇采用“1+3+1”的形式,設一個主論壇、三個專題論壇和一場數字工程技術交流大會。主論壇特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理事長,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程開宇,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鮑虎軍作主題演講,分享行業深入洞察,探討行業未來風向。
郭仁忠院士圍繞智慧城市的邏輯框架,探討了城市范疇的新基建。他認為,城市化、信息化是世界發展的兩個主旋律,智慧城市是信息時代城市的自然進化,新基建是信息時代基礎設施的自然進化。要順應信息時代的潮流,促進智慧城市建設與新基建的開展。
丁烈云院士分析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指出了數字經濟成為新經濟引擎的趨勢,分享了關于新基建內涵及特點的思考。結合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對建造服務化、平臺化等面向新基建的建造產業新業態進行了探討。
王國平先生圍繞“智慧城市3.0的杭州實踐”主題深入淺出地探討了智慧城市與智慧經濟的關系,要突出城市發展特色,堅持完善體制機制,以創新引領智慧經濟,推動城市跨越式發展。
三個專題論壇分別圍繞智慧城市、智慧生態、智慧能源展開,共分享了近三十項涉及能源服務、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最新研究和實踐成果。中國數字工程技術交流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工程企業總結分享了最新數字化案例和研發成果,同期舉辦的追夢·三維數字化智慧化技術展,則以一種創新的形式成為本次論壇的又一亮點。
“數字孿生、筑夢未來” 數字工程高峰論壇,是華東院于2019年創辦的全國性“工程+IT”高端交流平臺,旨在“促進行業信息共享、引領行業融合創新、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實現行業生態共榮”。本屆論壇的成功舉辦,分享交流了數字工程技術發展的新成果、新經驗,研究探討了新形勢下工程數字技術的新方向、新機遇,為工程行業的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命題做出了新貢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