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蓬勃興起,憑著青春的激情和對社會、對互聯網新技術的關注,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到創新創業的大軍中。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9級本科生李佳婧關注到一位工人在高空電網檢修作業時觸電身亡的事故新聞,通過向在電網行業就業的父親咨詢相關信息,同時結合自己在學校RFID課題組中學習的有關知識,她構想出“易智云控”模式——將硬件智能巡檢工具包體和軟件數據監控與預測云平臺相結合,一方面,用科技取代人工,滿足電力、軌道、航空公司工具管理部門巡檢工具盤點與監控的需要,為其部門管理提質增效獻力;另一方面,通過多重技術保障三領域空間作業工人的生命安全,力求領航巡檢工具智能管理新風向!
李佳婧隨即將這個想法告知了同樣關注高空作業安全的兩位好友——陳璇和夏玉琦,“我有個想法,我們把以點帶面、先用后買作為前期推廣營銷模式如何?”多次參加商業案例分析大賽的陳璇說道。“好啊!我們還可以從軟硬件功能開發方面繼續將其價值最大化。”擁有豐富實習經驗的夏玉琦隨后說道。三人一拍即合,決心要將這個想法落到實處,做好做大,于是通過學生組織、雙創競賽等平臺找到了精通神經網絡技術且已發表三篇高水平學術論文的鄭之鶴、ACCA會員廖妍慧和有長期自媒體運營經驗的田源,組成六人核心團隊,并邀請了物流、技術等方面的專家作為他們的團隊顧問,從此踏上了推行“易智云控”模式之路。
創業之初,團隊成員分別前往各地進行線下市場調研和模式推廣,但由于初創團隊存在財務、政策、管理等各方面的風險,推廣處處碰壁。李佳婧和其他幾位核心團隊成員幾乎一有時間就聚在學校食堂、咖啡館等各個角落,互相鼓勵并商討對策。“半途而廢絕不是一個專業團隊的作風!”李佳婧一直持著這個態度,并意識到,“我們之所以處處碰壁,說到底還是沒有戳中他們需求的痛點,我們必須繼續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為圓心,不斷迭代升級,推出真正受歡迎的產品服務。”于是,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易智云控團隊繼續深入市場,共走訪30余家電力、軌道和航空公司,終于總結出巡檢工具管理行業主要存在無效損失高,工人作業效率低、安全難保障的痛點問題,針對此問題,團隊成員進行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提出“預警功能”等多項突破性創新,同時利用校友資源,最終成功在越來越多的電力、軌道、航空公司試點運營并達成后續合作協議。經過無數日夜打磨后的“易智云控”過五關斬六將,先后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南京農業大學校賽三等獎和南京農業大學第二屆“振興杯”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
團隊成員赴中鐵十五局集團調研
團隊成員到南京地鐵集團調研
團隊成員在創客空間熱烈討論
如今,易智云控已經成功成為智能巡檢工具包領域開拓者,共取得七項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受理書和六項軟件著作權,成功在廣鐵集團等11家電力、軌道、航空公司試點運營,累計投放包體150個,工具識別精確度高達99.89%,達到行業第一,預計2024年利潤總額將達到466萬元,預計帶動上下游就業200+人次,這個年輕的團隊在巡檢工具管理領域打開了新局面,為行業創造不少紅利。
“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運我有個我們。”從項目開始以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里,團隊成員們一起看過日出,一起追過月落,學期中每天一起線下修改,一起喝奶茶,假期中一起線上參會討論,雖然總少不了些許疲憊,但笑聲總是不斷,進度也越來越快。推進項目之余,他們還不忘給自己“充電賦能”,團隊負責人李佳婧統籌規劃,管理能力不斷躍升;團隊成員鄭之鶴自主搭建神經網絡模型、開發新平臺,廖妍慧對財務報表的制作分析、田源對PPT制作、視頻剪輯等也更加熟練……“機會只留給又準備且堅持不懈的人。”他們都是追夢人,他們永遠在路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